所謂“百千萬”,是指我們要聯合至少100家呼叫中心企業,上千家職業院校,共同努力讓10000名學生經過專業的培養,進入到全國各地的呼叫中心行業,首先成為其員工、進而成為其骨干、部分人最終成長為這些企業的精英,行業的帶頭人。
讓我們先來做一個簡單的回顧,民辦高等教育初創時期,市場前景很好,招生從不發愁。高考分數要達到一定標準才能被接收。那時,對于沒能考入公立高等院校的學生來說,民辦高校是個“補充”,于是出現了“民辦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重要的補充部分”的提法;后來,隨著學歷文憑管理的規范化,民辦高校也同樣取得了開展“學歷文憑”考試的部分權力,于是民辦教育的地位被提升到“我國教育體制重要的組成部分”,再后來,為“滿足人民群眾享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各類院校不斷增多,公立院校大量擴招,社會上呈現出“熙熙攘攘”的辦學局面。但生源卻逐漸減少。民辦教育自身的弱點與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于是出現了2005年,民辦高等教育被停止進行學歷文憑考試的“一刀切”現象。一邊是公立與民辦各自過著“冰火兩重天”的日子,一邊是“多種教育體制共同發展的”的提法。2008年一則《民辦高校遭遇招生嚴寒》的新聞,引出來民辦教育今后“要利用自身的優勢完成轉型”,“民辦高校要向職業技術教育方向尋找出路”,“凡達不到評估標準的民辦學校將被出示黃牌,直至取消辦學資格”……各種命題。可以說是利劍高懸。應大也不例外!
但民辦教育不會就此消失,眾多的民辦教育機構不會全部解散,相當人數的從事民辦教育的工作者、就讀的學生不該被推向社會。有志(智)者要敢于直面挑戰,迎接挑戰,應對挑戰,戰勝挑戰!應大就是這樣的志者與智者。靠的是什么?是“愛心”!
“愛心”對個人而言,是品德,對集體而言,是責任,對社會而言,是文化。北京應大對教育事業充滿愛,對國家社會充滿愛,對莘莘學子充滿愛。我們要聯合的企業、院校也要具有這種愛的品德,能做出愛的奉獻,為學生、為自身,為教育、為國家、為現在也為將來致力于大愛。用我們共同的愛使學生走向發展,使企業和學校走向強大,使國家和社會走向進步!我們的“百千萬工程”的出發點和思想基礎就是“愛心”,用“愛心”托起百家企業,千所院校,使萬名學生受益終身”,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我們“產學研一體化”的框架中。攜手企業、院校,在中國職業教育學會和北京應大信息產業研究院的科研引領下,集合眾多的社會資源,實現我們的目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