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總理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之路,對提高職業學校人才培養水平,強化為經濟社會服務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種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辦學制度,是學校和企業雙方共同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教學范式。它的基本內涵是:產學研合作,雙向參與;實施的途徑和方法是產學結合,頂崗實踐;實現的目標是增強辦學活力,提高教學質量,強化學生的職業素質。 “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也是世界各國職業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成功經驗。在這方面,發達國家的成功做法主要有兩類:一是企業直接參與職業教育,另一類是主要依靠財政投入來推動職業院校適應企業的需求,按照行業與企業要求,制定國家職業資格框架、認證框架和培訓標準,為職業院校提供適應企業要求的課程與教學內容,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目前我國還很難照搬他們的做法。一是我國在政策法規上還缺乏對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有效制約,一些企業也缺乏參與職業教育的熱情。二是我國人口多,底子薄,不具備主要由財政投入來推動校企合作的條件。 由于缺乏學校和企業深度合作的制度環境,我國職業教育在校企合作的實踐中面臨著三大難題:一是如何使校企雙方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尚缺乏制度和法律制約;二是如何使校企合作切實深入到教學和科研領域,還缺乏具體的方案和監控制度;三是如何使校企雙方在合作過程中受益,也缺乏具體的實施規則。在這種情況下,面向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強調雙贏、誠信、融通,在建立緊密型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方面所進行的探索和實踐,就顯得尤為可貴。 有關專家指出,產業化是職業教育的必由之路,而校企合作將是實現教育產業化的最佳途徑,能夠達到互補雙贏的效果。由學校單獨發展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與社會實際需求脫鉤的現象,在辦學模式、管理、評價等方面和傳統教育沒有太大區別,而企業卻能將教育與市場真正需求緊密結合。校企雙方分工明確:學校利用品牌優勢和既有教師資源,負責教學教務;而企業在資金、管理經驗和渠道方面擁有雄厚實力,負責技術支持、市場運作等。從我們學校角度,希望以產學研合作關系為紐帶,進一步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在產學研結合上取得突破并實現學校與用人單位的合作“雙贏”。 我校是沈陽市政府重點建設的六所萬人規模職業學校之一,于2005年6月牽頭與20多家知名的IT企業組建了“沈陽市IT產業職業教育集團”。 幾年來,IT產業職教集團日益壯大,先后吸納銳捷網絡、神州數碼、三維科技、華碩集團、清華同方等有實力的一批知名IT企業加入,積極探索實訓基地校企結合的新模式,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實習、就業空間。 學校秉承“共享、兼容”的辦學理念,堅持不懈地深化校企合作,與企業建立和諧穩固地合作關系,并充分利用企業先進的、完善的設施設備和一線生產環境,幫助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出更多合格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同時借助學校人才資源優勢,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更多的人力保障、技術服務和智力支持。僅去年,我校就與河北網訊網絡實訓基地、北京其卡通數碼有限公司、北京應用技術大學等10家企業簽定了校企聯合辦學協議,實行校企合作招生,共招收校企合作訂單班學生近400人,為學校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同時也為企業的不斷發展做好了人才儲備。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