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大家對北京應用技術大學“產學研一體化實訓教育體系”非常感興趣,覺得這個理念確實代表了教育的一種進步,請您具體的談一談。 張麗:好的!傳統意義上的產學研,分屬不同的領域,各自獨立,互不關聯,但在北京應用技術大學,它們是一個共同的整體。 北京應用技術大學1986年創校(學),2004年實現校企合作(產),2008年建立了自己的研究院(研)。到現在已經完全實現了產學研三位一體化的整合。產學研三方同一法人,同一團隊,同一理念,同一體系,同一愿景。“產”是學生帶薪學習的基地,又是高薪就業的入口。“產”同時還負責提供企業用人需求與崗位標準。“研”將其提煉為行業標準,同時據此研發教材。“學”使用研究院提供的教材和課程設置實施專門化人才培養,為“產”輸送人才。產學研三者緊密結合,形成閉環,構成人才培養、人才使用與人才輸出的鏈條。這才是名副其實的“實訓”。 當然,我們的“產”并不是局限于學校現在的舉辦者。在2008年一年之中,我們就引進了大唐高鴻、Transcom、聯想集團、合眾思壯等國內外大型知名企業合作辦學,今后我們還會不斷的牽手其他企業,為學生開拓更多的就業領域。 在“學”的領域里,我校現有9個學院,同時計劃在北京以外的地區發展10家分院或實訓基地。將我們的實訓理念推廣出去,帶動當地的發展和就業。 在“研“這個領域,我們將研究院分為4個中心,即:信息產業標準化研發中心、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出版中心和培訓中心。目前,我們的信息產業標準化研發中心就正在參與國家發改委關于我國的《呼叫中心(現代服務業)能力建設管理規范》這一全新的行業標準的編制工作。
記者:聽您一講,的確耳目一新!現在有兩個問題,還需要和您探討一下,既然應大有這么大的一個框架,那么,將來的規模一定不小。第一個問題是憑借這么大的規模,應大未來的盈利應該是相當可觀的,是不是還會投入再擴大,不斷的壯大規模?第二、應大未來對人才的需求是相當高的,怎么解決好這個問題呢? 張麗:這兩個問題很有意思!我分頭來回答你。 第一,關于規模與盈利的問題。 首先,我們的框架目前還是個藍圖式的戰略構想,當然應大人對實現這個構想是有信心的。我們基礎工作目前也在根據這個框架一步一步的穩健開展。我們追求的是模型,并非規模。領航者有時可能是一艘巨輪,更多的時候則是一葉輕舟。我們追求的不是高樓大廈,萬人大學。因為民辦教育機構設立的原則是辦學質量好,規模適度,符合當地經濟發展需要。這也正是我們追求的。 其次,辦學好自然會有盈利,但是我們始終奉行著教育的公益性原則。我們無論盈利多少,都會將其三分之一用于公益事業。2007年,我們與農業部管理干部學院共同發起了“愛心助學陽光工程教育計劃”,計劃用8年時間為連續5屆,每屆50名來自農業部重點扶貧地區的優秀高中畢業生提供全額免費助學和北京
|